陈式太极拳老架一路一遍需多长时间?
如果有太极拳基础的话,一星期就可练会基本套路。但是如果提高的话,需要花费很长时间。如果没有太极拳基础的,一路招数有74式,不是很好练,你可以先练24式简化太极拳后,再去练一路,这样效果好,再就是可以跟个师傅学学。
打一套完整的老架一路太极拳要多久?
基本上在15分钟到17分钟最佳。因为学习老架一路拳是培养扎实基本功的阶段,也是锻炼身体或是健身、乃至到竞技阶段的必经的套路。原因是通过老架一路的反复练习,加强人体下肢力量,只有根基牢固了,才能做到中节活 、上节灵,进而达到节节惯穿的目的。学习太极拳的三个阶段分别是去僵求柔、柔中求刚、刚柔相济。因此学好老架一路,尽快渡过去僵求柔这一阶段。通过老架一路的练习,让身体内外学会放松,把人在后天生活、生产中形成的僵力、拙力慢慢地去掉,为下一阶段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老架一路拳的练习也是养足内劲的阶段。只有内劲充盈饱满了,才能做到以意导气、以气运身。 因此学习老架一路是为将来学好新架套路、小架套路、以及其他陈式太极拳的套路做准备,也是锻炼身体、健身、还是实战等方面做准备。所以,陈氏太极老架一路打下来, 在15分钟到17分钟最佳。
可分慢练和快打两种。 慢练要求一招一式一丝不苟,在保持慢而不断的前提下招式转圜之间练习速度越慢,越能体会其中细微的劲路变化,慢练一路的平均时间在14分钟左右,具体情况因人而异,如果可以甚至可以放慢到一个小时或更长,但打得这么慢一要功力二要体力,否则故意求慢反而会受到反效果。 打则要求打得越快越好,甚至能把时间压缩至4分钟以内,其训练目标是自始至终快而不散,不过因为对体力的要求极高,而且因为快打的时候要求在快的同时,不能把慢练的东西丢掉,很难,所以鲜有人这么练习。 一般情况下我们只要慢练就可以了,时间为一刻钟。
”陈式太极拳老架一路56式”多长时间能学会?
这个要和你的根基有关。如果有太极拳的基础,套路学的很快的。另外,你的协调能力、记忆能力、模仿能力如果很好,套路很容易就能学会!
两天时间应该差不多了。我个人的体会,什么样的套路,大概看两遍跟着走一遍差不就顺下来了!但不知道你的情况了!
所以说,如果没有基础,三个月半年也是它!
如果你是要去找一个老师去学拳,想计算一下时间,我建议你提前和视频先学学,能大概比划下来了,再去老师那里好好学习,这样学练的效率更高一些!
不过,话又说回来,太极拳的架子、套路好学,功夫难练!
太极拳重内不在外!所以,功夫是一辈子的事情,不可能一蹴而就。贪多嚼不烂的道理,相信你能明白!
如果找到一个好的老师,只学一个架子,多听他讲讲太极拳理,内功的练法,包括基本功!不然,把时间都浪费在了学架子上套路上,太可惜了。
切记,学拳不要贪多,三招两式就可以了,因为其它的架子招式,拳理要求都一样的。所以,下功夫在一两个招式上就可以了!
想学陈式太极拳老架一路56式并不难,只要用心或者你的模仿能力很强,半个月或者一个月就可以学成,但是你学拳的目的是什么,是为了健身还是为了练出功夫来,如果单纯为了健身一个月之内用心就好!但就伤了膝盖,有很多人练了之后,都炒着膝盖疼,而与练拳缘份已尽!这还需要指点一二,如果想练功夫,还是需要一步一个脚印,一招一式,把一招练对练会,再练下一动作,万万不可贪心!
陈式太极拳老架一路74式拳谱共有几段?
一共有8段第一段:1.太极起势 2.金刚捣碓 3.懒扎衣 4.六封四闭 5.单鞭 6.金刚捣碓 7.白鹤亮翅 8.斜行 9.搂膝 第二段:10.拗步 11.斜形 12.搂膝 13.拗步 14.掩手肱拳 15.金刚捣碓16.撇身捶 17.青龙出水 18.双推手 第三段:19.肘底看拳 20. 倒卷肱 21.白鹤亮翅 22.斜形 23.闪通背 24.掩手肱拳25.六封四闭 25.单鞭 27.云手 第四段:28.高探马 29.右擦脚 30.左擦脚 31.左蹬一跟 32.前趟拗步 33.击地捶 34.踢二起 35.护心拳 36.旋风脚第五段:37.右蹬一跟 38.掩手肱拳 39.小擒打 40.抱头推山 41.六封四闭 42.单鞭 43.前招 44.后招 45.野马分鬃 第六段:46.六封四闭 47.单鞭 48.玉女穿梭 49.懒扎衣 50.六封四闭 51.单鞭 52.云手 53.摆脚跌岔 54.金鸡独立 第七段:55.倒卷肱 56.白鹤亮翅 57.斜形 58.闪通背 59.掩手肱拳 60.六封四闭61.单鞭 62.云手 63.高探马 64.十字脚 第八段:65.指裆捶 66.猿猴献果 67.单鞭 68.雀地龙 69.上步七星 70.下步跨虎 71.转身双摆莲 72式 当头炮 73.金刚捣碓 74.收势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邮箱:83115484@qq.com,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lsdaojiao.com/post/81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