霜降节气的含义是什么?
霜降不是表示“降霜”,而是表示气温骤降、昼夜温差大。就全国平均而言,“霜降”是一年之中昼夜温差最大的时节。
霜降时节,万物毕成,毕入于戌,阳下入地,阴气始凝,天气渐寒始于霜降。由于“霜”是天冷、昼夜温差变化大的表现,故以“霜降”命名这个表示“气温骤降、昼夜温差大”的节气。霜降节气特点是早晚天气较冷、中午则比较热,昼夜温差大,秋燥明显。霜降节气主要有赏菊、吃柿子、登高远眺、进补等风俗。
霜降节气有什么习俗?
霜降节气的习俗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 吃柿子:霜降节气时,柿子开始成熟,此时吃柿子可以御寒保暖,也有“事事如意”的寓意。
2. 赏菊花:霜降节气时,菊花开始盛开,此时赏菊花是一种传统的习俗。
3. 送芋鬼:在广东高明一带,霜降前有“送芋鬼”的习俗。人们会用瓦片堆砌成河内塔,在塔里面放入干柴点燃,火烧得越旺越好,直至瓦片烧红,再将河内塔推倒,用烧红的瓦片热垠芋头,最后把芋头丢到村外,一家人围在一起吃芋头,以祈求生活幸福美满。
4. 扫墓祭祖:霜降节气时,是中国传统的扫墓祭祖的日子,人们会前往祖先墓地祭拜,表达对祖先的怀念和敬意。
霜降节气有哪些传统习俗?
霜降时节有以下传统习俗:
1、登山。霜降时,天高云淡,枫叶尽染,登高远眺,既能舒畅肺功能,又能舒缓心情。在这之后,气温将会急剧下降,而且天气会很冷。因此霜降登高,赏秋色之美,观山河之壮丽,是人们出游的绝佳选择。无论年长的人,还是年轻的人,在登高的时候,都要注意安全,山高路陡,要避免安全事故的发生
2、赏菊。菊,又名重阳花,有延寿客,延龄客,九华等雅号。古代人眼中的菊花,被视为“延寿客”,不老草。古代有“霜打菊花开”之说。
霜降节气是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九个节气,也是秋季最后一个节气。在中国传统文化中,霜降节气是一个重要的节日,有着丰富多彩的传统习俗。人们在这个节气里会进行祭祀祖先、献祭神明、祈求丰收、赛龙舟、吃螃蟹、喝菊花茶等活动。此外,还有许多地区会在霜降节气里举办庙会、比赛、聚会等各种活动,让人们感受到节日的喜庆和欢乐气氛。这些传统习俗,不仅丰富了人们的文化生活,也彰显了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精神。
霜降是最佳进补节气,如何进补?如何养生?
俗话说,“补冬不如补霜降”“霜降进补,来年打虎”。霜降(10月23日),是秋季最后一个节气,也是秋到冬的过渡。
如果夏季保养不当落下“病根”,此时身体就易出现腹泻、感冒、咳嗽等,需进补调养;但这时候又还没到寒冷程度,所以,进补应以清补、平补为主。
鼻塞咳嗽:南瓜
天气转凉,上呼吸道容易出问题,鼻塞咳嗽等,建议多吃些南瓜。南瓜富含胡萝卜素,它在人体中会转化成维生素A,而维生素A有保护呼吸道和上呼吸道黏膜的作用。
这个时节,很多人总觉身体懒洋洋,睡不醒,可以适当吃点羊肉。据《本草纲目》记载,羊肉能暖中补虚,补中益气,开胃健力,治虚劳寒冷。但烹饪应以清淡为优,如清炖羊肉、羊肉炖萝卜等。
感冒:栗子
霜降后,气候转凉,人体的气血开始收敛,这段时间食用栗子进补尤为适宜。栗子性味甘温,具有养胃健脾、补肾强筋、活血止血、止咳化痰的功效,它还能提供较多的热能,有利于机体抵御寒冷。而且,霜降后是感冒的多发季节。栗子可提高人体对寒冷的适应能力,适量食用,可远离感冒的困扰。
腹泻:藿香正气水
秋季易腹泻,但大多不是细菌感染所致,而是在还夏季“健康债”。夏季贪凉,体内寒气较重,深秋,外界暑热已褪去,体内寒凉就表现出来。寒气聚集在肠胃,就会引起腹泻或急性肠炎等。此类腹泻用藿香正气水效果往往较好。
阴虚:枸杞菊花茶
身边更有小伙伴出现了口干舌燥、喉咙痛等身体不适。其实呀,这是深秋时节清肃干燥的特殊气候造成的“阴虚”现象,再加上寒气滋长,肺气虚则伤及元气。这个时候,一杯温润滋补的枸杞茶就显得格外美好!枸杞性平,菊花甘温,两者配合在一起,一清一补,标本兼顾。一来可以补充人体所需要的能量,二来可以滋养人体阳气,对于秋季滋补肝肾、明目润肺具有很好的帮助。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邮箱:83115484@qq.com,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lsdaojiao.com/post/63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