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极拳中的“陈式老架和新架”是什么意思?
新架是陈氏十七世陈发科老先生晚年所定的架子,后又由他的儿子陈照奎在全国各地推广开来。传到陈家沟后,为了区别原来所练的拳架,就称它为新架。在新架传到陈家沟之前,陈家沟流传有老架(又称大架)和小架(也称新架)。老架是陈氏十四世陈长兴在家传的太极五路、炮捶一路、长拳108式的基础上,由搏返约,归纳成了陈式太极拳一路、二路。这套拳被称为老架(或大架)。此时,陈家沟陈氏十四世陈有本也创造了一个套路,这个套路圈比较小,发力少,没有大架宽大,人们就称它为小架(也称新架)。20世纪70年代,陈发科创造的新架传到陈家沟后,为了区别,就把这三种拳架分别称为老架、新架和小架。 这三套拳架,整个套路的布局基本相似,只是每个动作的演练形式有所不同:老架舒展、大方、沉稳,连绵不断;小架动作连贯性强,小巧玲珑;新架在老架的基础上,更加大了陈式太极拳缠丝劲的表现,松活弹抖的动作比较多。
陈家沟的练家一般老架要练6.7年才习新架的,河南人一般多练老架,外地的学员爱学新架。传统的陈拳是没有弹抖一说的。实战中哪有时间让你弹抖啊!早被人打趴下了!想出功夫就的苦练老架。太极拳练习不在学会多少拳架而是在于真正弄懂太极看似简单和重复的动作中蕴含的拳理,苦练和悟性使功夫上身。而这实属不易。有些东西是说不清楚的,必须在练习中得到。要明白你在练什么?你想要达到什么目的。目的不同一套拳的练习方法亦有所不同,欲使功夫上身仅靠练习拳架是不够的,你这样练得只是花架子而已,经不起实战的。
陈式太极拳练新架一路好还是56式好?
练新架一路好
陈氏太极拳56式,主要是从陈氏太极拳新架抽取的动作组合,主要目的用于套路比赛,属于体操表演。动作衔接和转换没有攻防的概念,练不出合理的技术动作定型,不能用于对抗。
陈式太极拳新架一路摆脚跌叉金鸡独立教学?
第五十九式:摆脚跌岔
动作一:接上势,身体向左转,重心移至左腿;两手由右逆左顺缠变成左逆右顺缠走下弧,向左方掤;目视左前方。
要求:两手随身体转动,重心左移,动作一致。此动呼气。
动作二:接上势,身体向右转,重心移至右腿;两手由向左掤变向右上捋,左顺右逆缠;目视身体左侧。
动作三:接上势,身体继续右转;略变左转重心移至左腿;两手继续右捋,下沉变左逆右顺合于身右侧;目视右前方。
动作四:接上势,身体向左转,右腿由下划弧向左上再向右后摆;两手由身体右侧向左侧与右脚面相击拍;目视右脚。
动作五:接上势,右脚击拍后向外摆,然后收腿震脚落地,重心移至右腿,左腿屈膝提起,脚尖点地;同时两手变拳左上右下(右拳心朝上,左拳心朝下)交叉合于胸右侧。
动作六:接上势,重心在右,提左腿脚跟内侧着地,铲地滑出后仆步下蹲,裆部离地四指;同时两拳右逆左顺缠分开,右拳上提至身体右后侧高于头顶,左拳顺缠下合于左腿上,两拳心相对;目视前上方。
第六十式:金鸡独立
动作一:接上势,身体先右后左转,裆腰一拧,重心走下弧移至左腿。左拳随重心顺缠上冲,右拳下合于身体右侧;目视前方。
动作二:接上势,身体向左转90。重心在左,提右腿上步,屈膝松胯,脚尖点地;同时左拳上冲至胸前与下颏平,右拳随上步冲于左拳内侧;目视前方。
动作三:接上势,重心在左腿独立撑地,膝微屈松胯,右腿屈膝提起,右脚悬于裆内;同时右拳变掌旋转上托,掌心朝前,左拳变掌逆缠下按至身体左侧;目视前方。
动作四:接上势,右脚震脚落地,右手随之下按,身体放松下沉;目视前下方。
动作五:接上势,身体微左转,重心在左腿,提右腿向右侧横开一步;同时两手左逆右顺缠,由右下方划弧向左上方捋;目视身体右侧前方。
动作六:接上势,身体微右转,重心移至右腿,提左腿收于右脚内前侧,脚尖着地;同时两手向右捋弧线下沉,左手再向上托与胸平,右手逆缠下按至身体右侧;目视前方。
动作七:接上势,左手外旋上托,掌心朝前;左腿屈膝提起,左脚悬于裆内;右脚独立,松胯膝微屈,右手下按;目视前方。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邮箱:83115484@qq.com,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lsdaojiao.com/post/55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