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引养生功十二法文字说明?
:
预备式:站立,两脚平行与肩同宽,两臂自然下垂,目视前方。调整呼吸,排除杂念,集中精力。
第一式:青龙探爪。
第二式:白虎摇头。
第三式:朱雀展翅。
第四式:玄武前推。
第五式:金鸡独立。
第六式:双鱼戏水。
第七式:猿猴摘果。
美军AIM-120系列外形没啥变,性能为啥就大幅度提高了?
AIM-120是一种近程空中格斗导弹,又不是什么飞机。只要确定下来了最优化的气动外形,为什么还要费时费力地去变换外形呢?不仅是近程格斗弹,就连那种一发射就是上万公里的洲际导弹,不也是一根大圆柱子,虽然官方说这些大圆柱子经历了一次又一次的改型,可要是官方不标注你能从外型上辨别的出来?
导弹的性能升级从来就不是在外观上,导弹真正的核心部件是位于导弹的壳体内部,例如控制导弹的导引头、负责运算数据的计算机、负责甄别地形或跟踪目标的处理器、还有负责突进导弹的火箭发动机等。
当导弹内部的每一个组成部件都随着科技的发展而做出一点点的升级之后,再把它们整合到一起就会发生巨大的性能提升,这就是武器编号会叠加的原因,因为它已经变得更强,以至于在原本的编号上加ABCD已经显得不那么恰当,所以就会给它一个崭新的编号。
AIM-120“猛击者”从1991年9月服役以来,已经发展了四种衍生型号,其外形虽然大致相同,但是内部软硬件却一直与时俱进的升级中。例如最早服役的是AIM-120A,但是不久后便被更大翼面积的AIM-120B所替换。目前量产的版本主要是AIM-120C和AIM-120D。这也体现出AIM-120原版很强的设计性以及后期的可升级潜力。
AIM-120是美军继AIM-7之后的第四代空空导弹,这也是美国海军和空军联手开发的全向攻击和全天候的主动雷达制导空空导弹。其***用固态燃料火箭发动机,搭载高爆破片定向弹头。整款空空导弹使用惯性/指令修正和主动雷达制导相结合的制导功能,主动雷达工作范围内,雷达导引头开启既可以“发射后不用管”。
我们来聊聊这几款导弹的区别,首先是AIM-120A型,这也是基础款导弹,整体不可重新编程,软件进行任何修改都必须返厂。
1994年10月开始生产AIM-120B,它对惯性基准设备、RF处理器、间歇性数字距离相关器和发射器都进行了升级。而且它还***用可重新编程的EPROM信号处理器,能够及时进行改进相关程序。
接下来的AIM-120C对外形进行了缩小,这也能放入F-22的弹舱中,此外C型还使用了切梢翼式设计。在1999年8月后的AIM-120C-4型中,其更换了WPU-16/B发动机,WCU-28/C控制舱,还搭载了杀伤力更强的PBXN-110***。AIM-120C-5属于出口款,其内部电子线路进行了调整,发动机加长了127毫米,增加了射程。2005年4月开始批量生产AIM-120C-7,它对雷达导引头进行了升级,让射程增至120公里,并使用了商用处理器。
目前最新款的是AIM-120D,主要加装了GPS导航系统,让导航精度进一步提升。强化了大角度离轴攻击能力,有效射程也提升50%,强化了电子反制性能,并使用了双向资料链。
这款全球最著名的中距空空导弹,外形十分普通,完全没有俄式和欧式中距空空导弹那种张扬的暴力美学。它的系列改进型号也大差不差,变化不多,但性能却大相径庭,服役30年,仍然是世界性能最强悍的空空导弹。
美国的AIM-120“阿姆拉姆”主动雷达制导空空导弹(AMRAAM)大概是全球最为著名的一款中距空空导弹了。目前这款中距弹已经装备10多个国家和地区,发射次数超过4200次、取得过10多个战果。在未来相当长一段时间内,它都仍然是很多国家空军最重要的中距弹。可能很多人不知道的是,AIM-120的研制工作早在1***6年就开始了,经过10多年的研发测试,它的基本型号——AIM-120A才在1991年正式服役。作为一款研发于上世纪70~80年代、装备于上世纪90年代,还能够在21世纪第二个十年保持先进领先水平的空空导弹,AIM-120的秘诀就是不断改进。
截止到目前为止,AIM-120已经发展出A、B、C、D四款大的改进型号,其中这些大的改进型号名下还有很多小的改进型号,例如AIM-120C名下就有AIM-120C-3、AIM-120C-4、AIM-120C-5、AIM-120C-6和AIM-120C-7等多种进一步改进型号。 细分起来,AIM-120已经拥有10多个子型号,这些子型号的外形设计、体积大小基本相同,但是具体性能已经有天渊之别。它们之间的性能改进方向各不相同,升级重点也是千差万别。
例如在AIM-120B上,美国增加了可重新编程能力,并通过对制导舱电路板的重新设计和改进工艺,大幅度降低了生产装备成本。
在AIM-120C系列上,美国通过减小导弹的翼展、舵展,以便让F-22紧凑的主弹舱能够同时容纳6枚中距弹。
在AIM-120C-5上,美国通过***用更短更紧凑的制导系统,在不明显改变导弹弹体长度的情况下为动力段争取到更多的长度、体积,以便按照新型火箭发动机,最终明显提升导弹的有效性以及机动性。
在AIM-120C-7上,通过对雷达导引头的重大改进,改用新的导引头天线、信号处理器以及新算法等,让导弹的抗干扰能力明显提升,可以在复杂干扰环境下可靠的截获、跟踪、锁定目标。
在最新型的AIM-120D上,通过增加GPS***惯导、双向数据链、改进制导软件等手段,在***用AIM-120C-7基本弹体设计的情况下令AIM-120D的射程、精度、杀伤效果、不可逃逸区都有不小的提升。
可以看出,通过层层演进、螺旋上升、全领域升级改进,最终发展出来的AIM-120D比起最初的AIM-120A,已经是云泥之别。AIM-120系列中距弹的升级演进之路,对于其他国家的同类中距弹来说,不失为一个很好的参考借鉴对象。
虽然目前美国正在发展“游隼”中距空空导弹、AIM-260超远程空空导弹等新型空空导弹,各方面性能均超过AIM-120系列中距弹。但是上述导弹无一例外都在研发中,甚至是停留在图纸阶段,要全面取代AIM-120系列中距弹还是“遥遥无期”。而在这期间,历久弥新的AIM-120系列中距弹凭借着精益求精的改进升级态度,更进一步的可靠性能,还是很多空军最值得信赖的中距弹。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邮箱:83115484@qq.com,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lsdaojiao.com/post/24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