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四式太极拳24式口令-二十四式太极拳24式口令音乐

xinfeng335 2025-04-13 16

扫一扫用手机浏览

文章目录 [+]
  1. 24节气指的是什么?

24节气指的是什么

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

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

立春

二十四式太极拳24式口令-二十四式太极拳24式口令音乐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立春春打六九头,春播备耕早动手,一年之计在于春,农业生产创高优。

雨水

雨水春雨贵如油,顶凌耙耘防墒流,多积肥料多打粮,精选良种夺丰收。

惊蛰

惊蛰天暖地气开,冬眠蛰虫苏醒来,冬麦镇压来保墒,耕地耙耘种春麦。

春分

二十四式太极拳24式口令-二十四式太极拳24式口令音乐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春分风多雨水少,土地解冻起春潮,稻田平整早翻晒,冬麦返青把水浇。

清明

清明春始草青青,种瓜点豆好时辰,植树造林种甜菜,水稻育秧选好种。

谷雨

谷雨雪断霜未断,杂粮播种莫迟延,家燕归来淌头水,苗圃枝接耕果园。

立夏

二十四式太极拳24式口令-二十四式太极拳24式口令音乐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立夏麦苗节节高,平田整地栽稻苗,中耕除草把墒保,温棚防风要管好。

小满

小满温和春意浓,防治蚜虫麦秆蝇,稻田追肥促分孽,抓绒剪毛防冷风。

芒种

芒种雨少气温高,玉米间苗和定苗,糜谷荞麦抢墒种,稻田中耕勤除草。

夏至

夏至夏始冰雹猛,拔杂去劣选好种,消雹增雨干热风,玉米追肥防粘虫。

小暑

小暑进入三伏天,龙口夺食抢时间,米中耕又培土,防雨防火莫等闲。

大暑

大暑大热暴雨增,复种秋菜紧防洪,测预报稻瘟病,深水护秧防低温。

立秋

立秋秋始雨淋淋,及早防治玉米螟,翻深耕土变金,苗圃芽接摘树心。

处暑

处暑伏尽秋色美,玉主甜菜要灌水,粮菜后期勤管理,冬麦整地备种肥。

白露

白露夜寒白天热,播种冬麦好,稻晒田收葵花,早熟苹果忙***摘。

秋分

秋分秋雨天渐凉,稻黄果香秋收忙,碾脱粒交公粮,山区防霜听气象。

寒露

寒露草枯雁南飞,洋芋甜菜忙收回,好萝卜白菜,秸秆还田秋施肥。

霜降

霜降结冰又结霜,抓紧秋翻蓄好墒,冻日消灌冬水,脱粒晒谷修粮仓。

立冬

立冬地冻白天消,羊只牲畜圈修牢,田整地修渠道,农田建设掀***。

小雪

小雪地封初雪飘,幼树葡萄快埋好,用冬闲积肥料,庄稼没肥瞎胡闹。

大雪

大雪腊雪兆丰年,多种经营创高产,时耙耘保好墒,多积肥料找肥源。

冬至

冬至严寒数九天,羊只牲畜要防寒,极参加夜技校,增产丰收靠科研。

小寒

小寒进入三九天,丰收致富庆元旦,季参加培训班,不断总结新经验。

大寒

大寒虽冷农户欢,富民政策夸不完,产承包继续干,欢欢喜喜过个年

还记得二十四节气的顺口溜吗?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

二十四节气是中国古代订立的一种用来指导农事的补充历法,根据太阳在黄道(即地球绕太阳公转的轨道)上的位置来划分。

在春秋时期,中国古代先贤就定出仲春、仲夏、仲秋和仲冬等四个节气,后来不断地改进和完善,到秦汉年间,二十四节气已完全确立。

二十四节气是根据太阳在黄道(即地球绕太阳公转的轨道)上的位置来划分的。视太阳从春分点(黄经零度,此刻太阳垂直照射赤道)出发,每前进15度为一个节气;运行一周又回到春分点,为一回归年,合360度,因此分为24个节气。节气的日期在阳历中是相对固定的,如立春总是在阳历的2月3日至5日之间。但在农历中,节气的日期却不大好确定,再以立春为例,它最早可在上一年的农历12月15日,最晚可在正月15日。

从二十四节气的命名可以看出,节气的划分充分考虑了季节、气候、物候等自然现象的变化。其中,立春、立夏、立秋、立冬是用来反映季节的,是一年四个季节的开始将一年划分为春、夏、秋、冬四个季节;

春分、秋分、夏至、冬至是从天文角度来划分的,反映了太阳高度变化的转折点。由于中国地域辽阔,具有非常明显的季风性和大陆性气候,各地天气气候差异巨大,因此不同地区的四季变化也有很大差异;

小暑、大暑、处暑、小寒、大寒等五个节气反映气温的变化,用来表示一年中不同时期寒热程度;

雨水、谷雨、小雪、大雪四个节气反映了降水现象,表明降雨、降雪的时间和强度;

白露、寒露、霜降三个节气表面上反映的是水汽凝结、凝华现象,但实质上反映出了气温逐渐下降的过程和程度:气温下降到一定程度,水汽出现凝露现象;气温继续下降,不仅凝露增多,而且越来越凉;当温度降至摄氏零度以下,水汽凝华为霜。

小满、芒种则反映有关作物的成熟和收成情况;

惊蛰、清明反映的是自然物候现象,尤其是惊蛰,它用天上初雷和地下蛰虫的复苏,来预示春天的回归。

立春、立夏、立秋、立冬合称“四立”,分别表示四季的开始。“立”即开始的意思公历上一般在每年的2月4日、5月5日、8月7日和11月7日前后。 “四立”表示的是天文季节的开始,从气候上说,一般还在上一季节,如立春黄河流域仍在隆冬。

夏至、冬至合称“二至”,表示天文上夏天冬天的极致。“至”意为极、最。夏至日、冬至日一般在每年公历的6月21日和12月22日。夏至雨连连,冬至雪纷纷。

春分、秋分合称“二分”,表示昼夜长短相等。“分”即平分的意思。这两个节气一般在每年公历的3月20日和9月23日左右

雨水表示降水开始,雨量逐步增多。公历每年的2月18日前后为雨水。

惊蛰春雷乍动,惊醒了蛰伏在土壤中冬眠的动物。这时气温回升较快,渐有春雷萌动。每年公历的3月5日左右为惊蛰。

清明含有天气晴朗、空气清新明洁、逐渐转暖、草木繁茂之意。另有清淡明智之意。公历每年大约4月5日为清明。

谷雨雨水增多,大大有利谷类作物的生长。公历每年4月20日前后为谷雨。

小满含义是夏熟作物的籽粒开始灌浆饱满,但还未成熟,只是小满,还未大满。大约每年公历5月21日这天为小满。

芒种麦类等有芒作物成熟,夏种开始。每年的6月5日左右为芒种。

小暑、大暑、处暑,暑是炎热的意思。小暑还未达最热,大暑才是最热时节,处暑是暑天将结束的日子。它们分别处在每年公历的7月7日、7月23日和8月23日左右。

白露气温开始下降,天气转凉,早晨草木上有了露水。每年公历的9月7日前后是白露。

寒露气温更低,空气已结露水,渐有寒意。这一天一般在每年的10月8日。

霜降天气渐冷,开始有霜。霜降一般是在每年公历的10月23日。

小雪、大雪,开始降雪,小和大表示降雪的程度。小雪在每年公历11月22日,大雪则在12月7日左右。

小寒、大寒,天气进一步变冷,小寒还未达最冷,大寒为一年中最冷的时候。公历1月5日和该月的20日左右为小、大寒。

二十四节气反映了太阳的周年视运动,所以节气在现行的公历中日期基本固定,上半年在6日、21日,下半年在8日、23日,前后不差1~2天。

二十四节气可以说和农民息息相关:远在春秋时期,中国古代先贤就定出仲春、仲夏、仲秋和仲冬等四个节气,以后不断地改进和完善,到秦汉年间,二十四节气已完全确立。农历二十四节气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十分丰富,其中既包括相关的谚语、歌谣、传说等,又有传统生产工具、生活器具、工艺品、书画等艺术作品,还包括与节令关系密切的中国节日文化、生产仪式和民间风俗。二十四节气是古代中国农业文明的具体表现,具有很高的农业历史文化的研究价值。二十四节气的制定,综合了天文和气象学以及农作物生长特点等方面知识,它比较准确地反应了一年中的自然力特征,所以至今仍然在农业生产中使用,受广大农民喜爱。是反应天气气候和物候变化,掌握农事季节的工具,影响着千家万户的衣食住行。

根据24节气,有经验的人会知道什么时候可以播种,什么时候可以收割,什么节气种什么样的农作物。

、立春:斗指东北。太阳黄经为315度。是二十四个节气的头一个节气。其含义是开始进入春天,“阳和起蛰,品物皆春”,过了立春,万物复苏生机勃勃,一年四季从此开始了。 2、雨水:斗指壬。太阳黄经为330°。这时春风遍吹,冰雪融化,空气湿润,雨水增多,所以叫雨水。人们常说:“立春天渐暖,雨水送肥忙”。


3、惊蛰:斗指丁。太阳黄经为345°。这个节气表示“立春”以后天气转暖,春雷开始震响,蛰伏在泥土里的各种冬眠动物将苏醒过来开始活动起来,所以叫惊蛰。这个时期过冬的虫排卵也要开始孵化。我国部分地区进入了春耕季节。谚语云:“惊蛰过,暖和和,蛤蟆老角唱山歌。”“惊蛰一犁土,春分地气通。”“惊蛰没到雷先鸣,大雨似蛟龙。”

4、春分:斗指壬。太阳黄经为0°。春分日太阳在赤道上方。这是春季90天的中分点,这一天南北两半球昼夜相等,所以叫春分。这天以后太阳直射位置便向北移,北半球昼长夜短。所以春分是北半球春季开始。我国大部分地区越冬作物进入春季生长阶段。各地农谚有:“春分在前,斗米斗钱”(广东)、“春分甲子雨绵绵,夏分甲子火烧天”(四川)、“春分有雨家家忙,先种瓜豆后插秧”(湖北)、“春分种菜,大暑摘瓜”(湖南)、“春分种麻种豆,秋分种麦种蒜”(安徽)。


5、清明:斗指丁。太阳黄经为15°。此时气候清爽温暖,草木始发新枝芽,万物开始生长,农民忙于春耕春种。从前,在清明节这一天,有些人家都在门口插上杨柳条,还到郊外踏青,祭扫坟墓,这是古老的习俗

6、谷雨:斗指癸。太阳黄经为30°。就是雨水生五谷的意思,由于雨水滋润大地五谷得以生长,所以,谷雨就是“雨生百谷”。谚云“谷雨前后,种瓜种豆”

7、立夏:斗指东南。太阳黄经为45°。是夏季的开始,从此进入夏天,万物旺盛大。习惯上把立夏当作是气温显著升高,炎暑将临,雷雨增多,农作物进入旺季生长的一个最重要节气。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邮箱:83115484@qq.com,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lsdaojiao.com/post/1509.html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