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做到《黄帝内经》所说的“精神内守”?
我们现在使用的“精神”是一个词组,名词的解释:思想、情绪、意识...等能量的总称。形容词是:描述人由内而外表现出来的一种健康状态。
而黄帝内经成书于两汉,承袭了微言大义的春秋笔法。通常是一个字一个意思,很少使用两个字来组词。“精神”是内经中少数的几个词组之一,使用出现的频率也很低。只在《素问》《灵枢》九九八十一篇中的十三篇出现过。
在灵枢《本藏》中,明确指出“精神”是控制人的气血魂魄运作的一种能量,用现代生物学的词语翻译类似于:生理机能。
“精神内守,病安从来” 用白话翻译,大概意思是:人体内的心肺、神经、 骨骼,肌肉...等等,保持正常的生理机能,疾病能能从哪里来? (病从口入,祸从口出)
我可以肯定地说:古人绝对不是那种懒惰不动的活死人。如何做到精神内守,保持正常的生理机能。不一定需要学西方老外那样,天天跑步健身,满身臭汗才是保持健康的方法。我们道家古人(不是道教)比我们现在的人活得精彩不知多一千几百倍。道家***写的黄帝内经开篇《上古天真论》中,就开宗明义地指出人有什么问题,为什么会生病,也把最好的养生方法传授给我们,例如:“务快其心”,这四个字就是一针见血地说出从古至今大部分的人只会为满足,食欲,***,***...等等,各种欲望的一时***,不惜耗费大量的时间,物质和能量来折腾人的身体。
“各從其欲,皆得所願,故美其食,任其服,樂其俗,高下不相慕” 这是道家提倡的自然、简单和无为,而不是没有七情六欲的行尸走肉。“无为”现在也是一个被曲解的词语,我们现在学习中文使用简体字,让我们的思想变得主观和僵化。其实我们古人的每一汉字都是一幅图画,他们写下的文字不只是在转授知识,更多的是画出了他们的感觉,传递了他们的感受。我们中国文化实在太美了,美得只能意会而不能言传。
想更详细了解黄帝内经第一篇《上古天真论》,请上网搜索梁冬老师和徐文兵老师一起合作的《国学堂-上古天真论》。他们两位解读的黄帝内经深入浅出,是我听过最好的黄帝内经入门教材,没有之一的,直到现在为止。
我自己现阶段粗浅理解精神内守就是念头不要太信马由缰了,每一个念头都是在动心神,心神耗散就是消耗自己的气和精,精足气满也就能病安从来。
至于如何做到我认为开始可以用一个念头代替其他的念头,就像地里长满庄稼也就不长杂草了,练毛笔字,打坐,做家务,工作都可以达到这种状态,也就是黄帝内经中讲的形与神俱,形和神保持结合在一起,想想和尚为什么都是在扫地而不是用拖把拖地,扫地时神是和扫帚一起走的,而拖地时是拖把在这头眼盯着那头。写字也是这样,有的人写字像鸡啄米,是很累人的。
我想长此以往也能达到佛家讲的活在当下吧。这是我的不成熟见解,希望指正。
感谢邀请,首先声明,我不针对任何流派做出解答。
我所说的就是一家之言。怎么评判,什么标准,自己去理解。
精神内守,这四个字还有下文。叫精神内守,病安从来。
这个东西,说起来很长,真的,就这四个字,我可以跟你说上三天,不知各位信否,好了,不扯这些。这四个字,起码有三层意思。
第一,对于普通人来说,精神内守,病安从来”,这是《黄帝内经》中的一条重要养生原则,意思是说,只要精神守于内,而不耗散于外,人怎么会得病呢?
人的死亡原因有三种:一是无疾而终;二是意外事故;三是因病而死。前两种占20%,而后一种却占到80%。可见,疾病仍然是死亡的主要原因。那么,怎样才能不得病呢?这里明确指出,要“精神内守”。所谓“精神内守”,主要是指人对自己的意识思维活动及心理状态进行自我锻炼,自我控制,自我调节,使之与机体、环境保持协调平衡而不紊乱的能力。“内”针对外而言;“守”是“坚守”、“保持”的意思。“精神内守,病安从来”,强调了人的精神安定对于维护健康的重要性,人们要“尽终其天年,度百岁乃去”,首先要做到这一条,具体做法有以下两点。1.要恬淡虚无2.要气功练神
第二,对于修行者来说,精神内守就是修行之最佳方法了。
人有三宝曰:精,气,神。守此三宝,炼精化气,炼气化神,炼神返虚。可得到另外一个境界。如此这般,不便细说,总之,好处是你想想不到的,就此打住。
第三,就是现实意义了。 精神内守,试问世间有几人能做到。我见过诸多肿瘤患者,能做到放开一切,精神内守吗?寥寥无几,但凡是能做到的,现在依然活的好好的。为儿女操心,为生意操心,为家人操心者十之八九。凡此者,诸事牵绊,费心劳力,早登极乐。君不见,诸葛武侯,鞠躬尽瘁,死而后已。难道孔明不懂长生之术?否也!孔明乃道家正统传人,熟阴阳,知五行,知道逆天改命之术,其间道理,鷰能不知?为何命丧五丈原?强逆天意,不知顺应而已。
本人无任何对诸葛不敬之意。意只在指出,若不为诸事烦心,看开一切,方得精神内守。若有不解,诸多牵绊,世间无几人可以做到,如是而已!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邮箱:83115484@qq.com,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lsdaojiao.com/post/141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