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冬季,通过中医方式如何养生?
冬季中医养生小常识有哪些?
众所周知,冬季的气候特点为“寒”,此时人体为抵御严寒,需要储存更多的能量和营养物质,下面告诉你冬季中医养生小常识有哪些。
冬季中药养生小常识有哪些?
冬天季节比较特殊,而在这个季节是适合储存能量,强身健体的季节,很多人会选择在这个季节滋补身体,让身体变得更加强壮,而通过了解一些冬季中药养生小常识,可以让效果更佳。从中医养生的角度来说,在冬季要食用一些温热松软的食物,而切记不要食用一些阴寒湿冷的食物,在这一方面身体上要多加注意。
1.冬季养肾
肾是先天之本,是人的原动力,对人整个身体器官运作起着极大的作用。冬季,人体阳气内敛,人体的生理活动也有所收敛。此时,肾既要为维持冬季热量支出准备足够的能量,又要为来年贮存一定的能量,所以此时养肾至关重要。饮食上就要时刻关注肾的调养,注意热量的补充,要多吃些动物性食品和豆类,补充维生素和无机盐。狗肉、羊肉、鹅肉、鸭肉、大豆、核桃、栗子、木耳、芝麻、红薯、萝卜等均是冬季适宜食物。
2.冬天多吃苦味
少咸味,在冬季,肾脏的表现一般都偏往,如果在饮食上味道比较咸的话,肾气会更旺,从而极大地伤害心脏,使心脏力量减弱,影响人体健康。因此,在冬天里,要少食用咸味食品,以防肾水过旺;多吃些苦味食物,以补益心脏,增强肾脏功能,常用食物如:槟榔、橘子、猪肝、羊肝、大头菜、莴苣、醋、茶等。
3.冬季进补
俗话说,“冬不藏精,春必病温”,从这句话可以知道,冬季是储存能量非常重要的时节,是机体能量的蓄积阶段,对于身体虚弱的人是进补的好季节。小儿内脏娇嫩、易虚易实,饮食又往往不知节制,以致损伤脾胃,其在冬令的补益,当以健脾胃为主,可食茯苓、山楂、大枣、薏仁等。而青年学生日夜读书,往往休息睡眠不足,心脾或心肾虚,其在冬令的补益可选用莲子、首乌等。不少中年人身负重任,不注意休息,而导致气血耗伤,故冬令补益以养气血为主,可食龙眼肉、黄芪、当归等。
4.冬季老年人养生
老年人本身体质就偏弱,容易出现一些疾病,再接上冬天的季节异常,故老年人冬令必须进补。老年人无病时,可选用杜仲、首乌等。若有病,则必须辨证进补。进补是为了调节身体的各种机能,使身体更健康,但如果进补过偏,则补而成害,使机体又一次遭遇损伤。例如,虽为阴虚,但一味大剂养阴而不注意适度,补阴太过,反而遏伤阳气,致使人体阴寒凝重,出现阴盛阳衰之气。所以进补要补宜适度,适可而止。
中医养生主要有以下几点知识:
1.调节饮食:脾胃是后天之本,若饮食不节制,会轻易伤到脾胃,容易造成多病早衰。
2.经常运动:人是一个有机的整体,经常保持运动可以使人们保持经历充沛,达到身强体壮的效果。
4.温顺性情:保持良好的心态、平和的性情对于自己的心态和身体都有莫大的好处。
5.适饮药酒:药酒往往可以帮助人们排除烦躁的思绪,同时还可以提高睡眠质量。
6.均衡营养:平时饮食尽量做到面面俱到,荤素合理。
传统医学认为冬季天寒,寒邪易伤肾阳,宜食温性食物。而肾是人体的根本所在,是人体生命活动的源泉,它滋五脏的阴气,发五脏的阳气。所以冬季养生调养摄取食物当以补肾温阳、培本固元、强身健体为首要原则。
冬三月,此谓闭藏,水冰地坼,无扰互阳。早卧晚起,必待日光。使志若浮若匿,若有私意,若已有得。去寒就温,无泄皮肤,使气亟夺。此冬气之应,养藏之道也。逆之则伤肾,春为痿厥,奉生者少。
冬季要去寒就温,穿的暖和一些,但空调和暖气一定不能开的过热过燥。冬天的时候皮毛都是闭合的,身上的阳气都藏在脏腑里,过温过燥,或者运动出汗,泄出了水分和阳气,轻则口干舌燥、嗓子干哑、牙龈肿痛等虚火症,严重的到了春季没有足够的肾水滋养肝木。
“痿厥”,痿是肝木病,四肢无力或者痛无定处。厥是肾病,手脚冰冷、容易麻木。
夏天大量使用冷气、冷饮,到了冬天又过度使用空调暖气,违背“养藏”之道,结果可想而知。
冬不按蹻。这是内经的教证。《内经》云:冬三月,此谓闭藏,水冰地坼,无扰乎阳。早卧晚起,必待日光。使志若伏若䁥,若有私意,若已有得。逆之则伤肾,春必病温。
打开祖国医学的原传经典,所有的疾病里,最伤人的是寒。寒冷伤人。在冬季,晚上太阳下山,可以进入室内。如果没有烤火等取暖措施,已经可以上床了。早些睡。早晨晚些起来。一般按照年龄差,以50岁为一个标准。每过十年,比太阳下山早半小时进入室内;比太阳初升晚半小时出门。如果素来体质弱的,再延后半小时。让自己尽量不要碰到寒冷。三餐按时吃,吃好些。足吃、足睡。然后需要运动,可以在一天之内最热的下午3~5点进行几乎不出汗的运动。或者室内控温在18~25•c,有洗浴,能及时擦干身体。冬天尽量不要出汗。迫不得已,出汗到额头,微湿就行了。以运动不感觉疲劳,很温暖为准。
少做耗神、耗体力的运动。(包括不吃保健品、不吃滋补中药、不剧烈活动)保持纯朴安静的心身。
如何利用中医美容养生?
谢邀。首先中医养生不用说了八段锦、五禽戏、太极拳、太极剑、龙游功……等都是强身健体的,中医讲究精气神,看一个人的身体状况看这就够了,同时中医在《内经》里也有生气通天论、保命全形论这里讲的都是如何养生,注重因地制宜、因人制宜、因时制宜,以此达到延年益寿,当然药膳也是重要的一部分,看《红楼梦》里的各种药膳就知道他的重要性。
正气足对美容来说肯定不会有大毛病,但是如果属于疾病如黄褐斑、各种疹子等需要治疗,可以去看外科,一般预后效果好。
中医养生保健和中医康复技术[_a***_]?
1、类别不同:中医康复技术比较传统,主要是以中医的手法进行康复,而康复技术则是包括现在康复疗法和中医传统疗法相结合。
2、康复的方式不同:中医康复方式主要是以针灸、推拿、按摩以及服用中药为主,而康复技术则是包括药物、物理以及语言功能训练等多个方面进行康复。
3、课程不同:中医康复专业主要包括临床技术、中医养生、中医康复学,而康复技术则是药理、病理以及康复工程学等,学习的知识内容是不同
怎样系统的学习中医养生知识?
学习中医首先要深刻学习一下我国古代哲学(一气论、阴阳论及五行),这个基础一定要学好学实;其次以你的思辨能力、识记能力和实践能力从基础的《中医内科学》、《中医诊断学》和《中医药理学》学起,这类的书比较容易懂;再后来就可以考虑看一下《金匮要略》《诸病源侯论》《黄帝内经》这类书,这类书比较难懂但都是中医的经典书籍。如果今后想从事中医事业的话,可以再加一些脉象学类的书。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邮箱:83115484@qq.com,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lsdaojiao.com/post/1155.html